经过多年培育发展,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实现了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变,逐步从“政策”驱动向“政策+市场”双驱动转变。2021年1-11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,销量也接近300万辆,同比均增长1.7倍,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新阶段。
创新驱动,发展成绩斐然
新车型层出不穷,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。2020年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》累计申报企业278家,共计5954个新能源汽车新车型,其中,新能源乘用车1339个型号,占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总量的22.5%,新能源商用车4369个型号,占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总量的73.4%。A级车仍为市场主力,B级和C级车型在高端化趋势下数量不断提升,越来越丰富的车型选择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动力电池发展取得突破,装机量全球领先。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目前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一,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63.6GWh,占全球总装机辆的46.4%,有5家企业进入全球装机量前10,市场份额合计达39.4%。从2020年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来看,三元材料电池仍然是市场主流,电量占比达59%,磷酸铁锂电池增长明显,占比达38%。在新能源乘用车中,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电池仍是市场主流选择,在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领域,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。
产品性能不断优化,里程不再焦虑。随着全新电动化平台架构的应用,整车研发水平不断提升,我国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逐年提升,按照《公告》车型数据统计,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km提升至2020年的378km,提升幅度为49.4%,400km以上续航几乎成为新发车型标配,部分高端电动车达到700km以上;纯电动客车从2016年的218km提升至2020年的423km,提升幅度为94.0%,极大缓解了用户里程焦虑。
协力图强,新能源汽车加速崛起
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,持续完善政策体系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。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《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《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》等一列顶层设计,坚定了行业信心,明确了发展方向;在创新工程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支持下,电池、电机、电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,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有效贯通,产业发展实现了市场规模、质量效益的双提升;从私人消费试点、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,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拓展。
自主品牌培育初见成效。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成绩显著,在传统整车、造车新势力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出现了全球领先品牌。
行业监管持续加强。《公告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,多措并举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。工业和信息化部《关于修改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〉的决定》的发布,更好地激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活力,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更充分的市场接受时间;积极开展新能源产品换电模式调研,顺利将换电模式产品纳入《公告》管理;疫情期间,开辟《公告》绿色通道、针对芯片短缺等问题实行容缺受理、先办后补等便企措施,有效助力了车企复工复产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现场核查,促进了财政补贴资金更加合理的发放;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检查,切实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,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,为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展望未来,机遇与挑战共存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,当前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,美欧国家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,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产业生态竞争新时期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、新挑战。同时,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、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平台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有机结合,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、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,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相互融合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。下一步,我们应坚持创新驱动,夯实产业基础,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;推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创新,打破行业壁垒,赢得发展先机;充分发挥体制制度优势、市场规模优势,保持新能源汽车在全球“第一方阵”。(来源:新华网 节选)
|